8月22日,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释放体育消费潜力,进一步推进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。会议指出,要培育体育产业增长点,加快构建现代体育产业体系。如何扩大体育消费、打造体育产业新增长点?
会议指出,“发展体育产业和体育消费是落实扩大内需战略的重要内容。要增加体育产品供给,丰富体育赛事活动。要激发体育消费需求,拓展体育消费场景。要更加注重调动市场力量推动体育产业发展和消费规模扩大,提高体育经营主体活力,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”。
国家发展改革委社会发展研究所战略规划室主任魏国学表示,体育产业不仅能直接拉动经济增长,也能通过其强大的融合力和渗透作用,带动制造业、服务业、文化、旅游、健康等相关产业深度融合发展,催生新业态、新模式,进而优化我国产业结构。
国家体育总局发布的数据显示,我国体育产业总规模近5年年均增速超10%。赛事经济、户外产业、冰雪经济蓬勃发展,体育消费潜力巨大。
魏国学表示,我国拥有超大规模的市场优势和不断壮大的中等收入群体,体育消费潜力尤为巨大,打通体育消费的堵点和难点,降低消费门槛、创新消费模式,将潜在的体育消费需求转化为现实消费,不仅可以直接拉动经济增长,更能通过消费升级引导供给侧结构性改革,形成需求牵引供给、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。推动体育用品制造产业发展是重要着力点
体育用品制造业是体育产业的重要物质基础。近年来,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产业体系不断健全、产业规模不断扩大、技术创新进步成就显著。已形成覆盖竞技体育、群众健身、康复训练等面向不同群体、不同场景的产品体系。
以冰雪装备器材为例,我国已形成15大类的产品体系,覆盖从头到脚、从个人到场地、从竞技竞赛到大众运动的冰雪装备器材的全部需求。在2024年巴黎奥运会上,中国制造的体育器材更是格外抢眼,出现在乒乓球、柔道、举重、摔跤、自行车等多个奥运项目赛场。
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总经济师、副秘书长佘伟珍介绍,我国体育用品生产制造单位超过6.3万家,年产值规模超万亿元,2023年达到1.47万亿元,占体育产业总规模的40%。体育领域国家级“专精特新”小巨人企业有146家,国产体育器材广泛应用于国际赛事,产品进入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市场。2024年,我国体育用品出口额近284亿美元,同比增长6.8%,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日益增强。
专家建议,要高质量发展体育器械制造业,特别是竞技类高端体育器械。同时,要鼓励企业加大产品的研发,更好满足群众消费升级的需求。丰富体育赛事活动 推动赛事经济发展
近年来,多地城市足球、篮球联赛火热“出圈”,赛事流量带来经济增量。会议指出,鼓励各地举办体育消费活动,实施消费惠民举措,更好满足群众消费升级需求。
专家解读,赛事经济能有效整合场地设施、装备制造、健身休闲等业态,带动文旅、住宿、餐饮、商业、交通运输等相关产业发展。推动进一步丰富体育赛事活动,对于更好发挥赛事的乘数效应、带动效应、融合效应具有积极意义。
北京体育大学管理学院院长黄海燕介绍,近几年,马拉松赛事的快速发展,显著拓宽了跑步类鞋服的市场规模。在跑步领域的国货潮品销量均在赛事的带动下得到快速增长。
近些年,我国体育产业空间集聚发展趋势显著,中心城市和城市群正在成为承载体育产业发展要素的重要载体空间。
黄海燕介绍,长三角地区体育产业总规模已达1.5万亿元,占全国比重超过40%。京津冀地区充分发挥北京冬奥会的长尾效应,在后冬奥时期有效利用资源和场馆优势,大力推进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建设。粤港澳大湾区利用“十五运”办赛契机,便利粤港澳三地人员物资通关往来,推动建设“粤港澳体育湾区”,助力大湾区文化体育事业和经济社会发展。
专家表示,以区域合作办赛带动区域体育产业发展,打造区域品牌赛事,形成更加完善的区域赛事结构体系,将是赛事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。
本文由:南宫28ng相信品牌提供